志誠(化名)是個開朗健談的碩士生,第一次門診就把自己的症狀查到的各種資料鉅細靡遺地說明一遍,協助醫療團隊深刻理解他長久以來的困擾。
從國中開始,志誠就發現自己的注意力很容易下降,尤其當在重覆一些單調的練習或是操作時,特別沒耐心,也很容易想睡覺。雖然上課時老師教的內容都能夠了解,可是每當努力想要專注於功課上時,還是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,反應在考試的結果,成績經常不如預期。
志誠熱愛運動,念高中已經長到180公分,喜歡和同學打籃球或是去跑步,但他也發現,運動時自己的耐力總是比同儕差一些。他的父母極有成就,對孩子持開明態度,但志誠在生活、學習與玩樂很多面向上,都有些「就差這麼一點」的遺憾和失落感。
進入大學,生活更加多采多姿,志誠日益注意自己的外觀。他發現自己的上門牙向前暴出,下門牙比較後縮,上下門牙重疊過深,使得他開懷大笑的時候,會露出很多牙齦,所以笑起來有所顧忌。於是,他諮詢了齒列矯正科,醫師評估發現他有下顎骨頭後縮的異常,建議他接受正顎手術合併矯正的治療。
志誠很用功,進一步的搜尋下巴後縮以及正顎手術的資訊,讀到下巴後縮可能造成呼吸道狹窄、打呼等睡眠問題,恍然回想,打呼一直都有,而且總是睡不飽,有時比較晚睡,隔天即使睡到了中午,還是像沒充飽的電池。
當志誠來長庚顱顏林政輝醫師的門診諮詢,我們為他安排了睡眠檢查,確定了他有「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」(obstructive sleep apnea, OSA)。
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因咽喉呼吸道狹窄,睡眠時肌肉放鬆,咽喉壁的軟組織塌陷阻塞呼吸道,造成呼吸停止,通常合併氧氣濃度下降。 臨床症狀包括晚上打呼、呼吸停止、睡不飽、白天嗜睡、疲倦、頭痛、注意力下降等。
造成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,有3大類最常見的原因:
志誠的上排門牙暴出,下巴向內縮,咬合過深,屬於安格氏(Angle)第二型咬合異常。
(圖片來源:林政輝醫師提供)
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標準診斷是一整晚的睡眠檢查,監測腦波、心電圖、肌電圖、口鼻氣流、血氧濃度、胸腹動作、睡眠姿勢等,整理出睡眠檢查報告。最常用於判定的數值為「呼吸中止指數」(AHI),小於5為正常,5~15為輕度,15~30為中度,大於30為重度。除此之外,詳盡評估鼻道通暢、口腔空間大小、扁桃腺以及腺樣體是否增生、以及臉部骨骼的X光片,都是判斷診斷阻塞位置的依據。
研究發現,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慢性反覆缺氧、會造成一連串的不良生理反應。心血管方面,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心衰竭等風險都會上升。代謝方面,肥胖以及糖尿病發生率也較高。神經認知功能亦會受到影響,專注力不足、警覺度下降、記憶力較差、甚至對於視覺空間以及結構上的理解也會產生問題。在志誠的身上我們也看到這樣的情形。
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必須把病人症狀嚴重度、生活需求、接受度都要一起考慮。第一線是陽壓呼吸器(CPAP),晚上睡覺的時候利用壓力把塌陷的呼吸道打開,多數患者可以有理想的療效。減重很重要,因為肥胖會讓大部分的治療成效不佳。手術治療目的大部份是將狹窄的呼吸道變寬的方法,包括將肥厚的扁桃腺或腺樣體切除、懸雍垂軟顎咽成形手術、以及正顎手術(上下顎前移術)。其中,正顎手術是將上下顎都前移,將後縮的骨頭往前拉撐,咽喉以及口腔的空間都可以因而擴大,是目前治療成功率最高的手術之一。
志誠經過評估與溝通,他接受了上下顎前移手術。手術開完後那幾天,雖然有腫脹不適,但是晚上睡覺打呼聲明顯變小。一個月後腫脹逐漸消退,呼吸道改善的感受更是明顯,尤其是白天專注力的上升。目前已經術後半年,就讀碩士班的他,以前做實驗,加入各種藥劑到試管這類單純反覆的工作,一下就失神或是沒耐心而有失誤;而現在則效率驚人,忙碌的生活亦能得心應手。另外,正常牙齒咬合,也讓他吃東西方便許多。美觀上,下巴拉出來以後顯得更有型,自信心更是提升不少。
志誠在對的時間點,對於自己的身體和生活卡關的地方,積極找尋問題與解答,選擇接受正顎手術,都不是容易的決定,但是至少可以有一個機會改善呼吸睡眠,重新掌握對於自己健康的主導權,相信他的人生會因此展開氣息清新的一頁。
2020/09/29 · 作者 /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顱顏外科主任林政輝、主治醫師王柏方 · 出處 / Web only